先说结论吧,只拿BF7和BA5.2这二种国内最常的毒株来说同,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是几率很小。尤其是在感染了其中的一种病毒康复后之后的三个月内,再被感染另外一种的几率更是微乎其微。所以不需要过度恐慌。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下这其中的原理,以便大家对这次的新冠病毒有更深的认识。因为这更有利于我们日后的病毒防护。
我们需要先了解“变种”和“毒株”这两个常见名词之间的关系。
首先,所有的病毒都会发生变异,新冠病毒也不例外。在大部分情况下,病毒的变异不会让它的特性发生什么明显的改变,但有的时候,一些变异会明显改变病毒的特性,比如传播力更强,或是致病能力更高等。
为了更好地追踪全球新冠疫情的变化趋势,及时评估病毒的危害程度,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的合作伙伴们自2020年1月起,就开始监测新冠病毒的演化情况。对于其中一些尤其值得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世界卫生组织会以希腊字母为其命名,比如早期的阿尔法变种、贝塔变种,或是德尔塔变种。目前在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同样也是一类新冠变种。
变异株的“开枝散叶”,就诞生了同一变种下的多个亚型株,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后代谱系”。现在国内的BF.7毒株和BA.5.2毒株,指的就是奥密克戎变种下的两个亚型株。BF.7是从BA.5演变而来,尽管代号不同,但它们都属于奥密克戎变种这一分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代号只是为了方便记录病毒的演化关系,并不代表两种毒株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更不是“升级”。比如BA.1、BA.3和BA.5都属于奥密克戎变种,但这不意味着BA.3就是BA.1的3.0版本,或者BA.5就比BA.3更强大。
当然,如果未来,奥密克戎变种下的哪个毒株最终呈现出和奥密克戎变种截然不同的特性,差异大到不再能视为奥密克戎的亚型株了,那么世界卫生组织会考虑用新的希腊字母为其命名,否则当下北京和广州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症状差异,不大可能是由感染毒株本身的特性所引起的。只要该病毒还是奥密克戎分支,病毒的毒性、致病力和传染性不会有本质的改变。
那我会同时感染多种新冠毒株吗?
这个问题其实要分成几种不同的情况讨论。比如大家最关心的:如果自己感染了广州流行的BA.5.2毒株,而室友感染了BF.7毒株,那么两人会不会“串着感染”,同时感染BA.5.2和BF.7?
理论上说,谁也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但从过去几年的记录上看,这样的病例少之又少。去年,路透社报道一名90岁的比利时妇女同时感染了阿尔法变种和贝塔变种,她也被认为是首个感染两种不同新冠变种的病例。值得一提的是,这名感染者已经90岁高龄,且没有接种过疫苗,免疫力并不如常人。
对于BA.5.2和BF.7,科学家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但今年早些时候,《自然》杂志曾指出如果曾在奥密克戎爆发初期(2021年冬)感染了BA.1毒株,那么就不大可能在后续的BA.2毒株爆发时(2022年春)再次感染,算是间接给出了参考。但这也只是基于目前的监测数据所能得到的结论,尚需要不断地对病毒变异进行监测。
如果我们去掉“同时”这个前提,将问题改为:如果曾感染了一个亚型的奥密克戎变种病毒,有没有可能在将来感染另一个亚型的奥密克戎变种病毒,放到一个较长时间段来看,这个可能性就变高了许多。冠状病毒的一个特点就是人体对其的免疫力并不能持续终身,即便是接种过疫苗,并且感染过新冠,也不是“终身免疫”的保证,这和许多病毒不一样。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进行很多关于“重复感染”的研究,希望了解什么样的情况更容易重复感染,以及免疫力能维持多久等。
一个可以参考的时间段是“90天”,也就是在新冠感染康复的3个月内,不大可能再次感染新冠病毒。这个数字并不是一个金标准,也存在一些不到90天就重复感染的病例,但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免疫力评估参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
其实过度的担心这二种毒株的交叉感染在现实在意义真的不太,因为病毒的演变和传播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语气被动等待,最好的办法是主动的预防。如做好疫苗接种,佩戴口罩、勤洗手、维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这样我们才能够降低重复感染的风险,或是在重复感染时减轻症状。
注:本文的病毒学术内容转载与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官方平台
奥密克戎截至到2022年12月5日,变异了二次。
奥密克戎于2021年11月在南非首次出现,之后席卷了整个世界,并推翻了它的前身德尔塔。第二波奥密克戎则是Ba.2,这导致了2022年初的一波疫情,而Ba.5则是新一代的病毒之王。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病毒学专家托马斯·皮科克日前表示,博茨瓦纳发现的这种新毒株名为B.1.1.529,有32处变异,其中多处变异或将导致对现有疫苗更强的抗药性。奥密克戎的变异处超过30种,而在去年10月报告发现的德尔塔变异株仅有15处突变。
奥密克戎介绍:
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取名希腊字母Omicron变异株。11月29日,世卫组织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可能在世界广泛传播。
12月9日,《参考消息》登载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科学家发现更难追踪的隐形版奥密克戎毒株》。2022年1月4日,世卫组织表示,在圣诞和新年假期前,已有12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2022年3月10日报道,多地报告的感染者所感染的病毒均有变异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奥密克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