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今日时讯正文

大白肺的症状是什么样,大白肺是什么

大白肺是什么

大白肺是指肺部影像学的一种表现,通常出现在肺部出现病变或感染的情况下。

以下是详细解释:

大白肺是一种医学术语,通常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被使用。当肺部出现病变或感染时,肺部组织可能发生炎症反应或水肿,导致肺部密度增加。在影像学图像上,这种高密度的肺部区域可能呈现为白色或大片白色阴影,因此被称为大白肺。这一现象往往是非正常的肺部表现,可能是疾病的一个信号。

大白肺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常见的包括肺部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这些感染可以由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引起,导致肺部出现炎症和渗出物。此外,某些药物反应、肺部肿瘤或肺部出血也可能导致大白肺的出现。

诊断大白肺通常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在治疗方面,针对引起大白肺的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例如,对于感染引起的大白肺,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大白肺,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大白肺是肺部影像学上的一种表现,通常与肺部的病变或感染有关。遇到这样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不是新冠不是流感,却能引起“大白肺”!注意!该病近期高发!

据都市快报报道显示,不少儿童感染了一种呼吸道疾病,导致出现剧烈咳嗽,高烧不退等症状,甚至还引起了十分严重的“白肺”!

该病不是新冠,也不是流感,更不是RSV,而是一种叫“支原体肺炎”的病。

该病在近期进入高发期!千万要警惕!这种病毒很会“伪装”,症状和普通感冒很像,甚至连血常规都是正常的。

那么什么是支原体肺炎?我们该如何预防?今天就来好好讲一讲。

什么是支原体?

与新冠、流感、RSV不同的是,支原体不是病毒,也不属于细菌,而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微生物。

这种微生物有很多种,比如一些女性在检查妇科的时候也查出过支原体,而儿童一般得的支原体叫做支原体肺炎。

乍一听跟肺炎似乎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支原体肺炎同样会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症状,但也有一部分儿童虽携带肺炎支原体,但并不会发病,这种则被称为无症状携带。

无症状携带率可达到20%及以上。

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主要经飞沫传染,潜伏期2~3周,发病率以儿童、青少年最高。临床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无症状,若有也只是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症状,但也有个别死亡报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在秋冬时节。

在家好好的,为啥一上学就开始感染支原体肺炎?

事实上,支原体肺炎本身其占比就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孩子越大越容易得。

而学校里由于人员较为密集,一些无症状携带的儿童,虽自己不会发病,但是会有一定机率传染给其他儿童。

也有一些儿童虽感染此病后及时请假治疗,但该病潜伏期最长可达3周之久,在潜伏期内,是具有传染性的,甚至在治疗痊愈后,还可能有几周到几个月的支原体携带,同样也是具有传染性的。

所以说,儿童一上学就容易感染支原体肺炎的原因是,支原体感染的传播时间充足,并且十分隐蔽,而上了学的儿童又是大孩子,是易感人群。

这就难怪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儿童感染了。

感染支原体严重吗?为何咳嗽久久不愈?

不少网友反映,自家孩子感染支原体引起的剧烈咳嗽,快一个月了都不见好转是怎么回事?

如果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后,咳嗽症状久久不消退,那么有可能是这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支原体肺炎引起的咳嗽,一般表现就是刺激性咳嗽,持续时间本身就长,一般两周后才出现好转是正常现象。

所以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超三周甚至长达一个月都未见好转就要注意了,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二、支原体肺炎会对人体的气道进行破坏,这也导致其他细菌和病毒流入,导致继发感染。

三、由于儿童的气管以及肺部都较为娇嫩,咳久之后,会导致孩子的气道较为敏感,即使完全痊愈康复,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在恢复期,难免还会有习惯性的咳嗽。

如果孩子咳嗽时间超过三周,到达四周之久,有可能是发展成了慢性咳嗽,建议前往医院复诊。

支原体肺炎能自行辨别吗?一般如何检测确诊?

支原体肺炎是很难自行辨别的,尤其在早期,几乎没什么特别的症状,和普通感冒及其相似,以咳嗽症状为主。

检测是否感染支原体肺炎,一般常见的有血常规、胸部平片等,这些常规手段会存在一定的“漏区”,比如感染早期。

如果想要更为精准的检测,则需要采样血清IGM抗体检测,现在很多医院都有采用此抗体检测方法,手指采血就能做。

如何预防?

感染支原体肺炎后,并不表示体内就没有支原体了,支原体是有可能长期存在的,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它就会“跳出来”,导致复发。

并且人体内对支原体的抗体也不是永久的,和新冠抗体一样,当体内抗体消失后,还是会有可能感染支原体肺炎的。

所以预防支原体很重要,支原体是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的,日常出行,场所聚集时,可佩戴口罩,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补充营养,适当运动提升自身免疫力。

955

文章数

5757

阅读数

0

评论

热门文章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推荐文章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随机文章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